close

1478698191-559214990.jpg

選擇愛的人生

人類的愛不是「陷入」


阿德勒說:「所謂的愛,並不像某些心理學家所思考的那樣,它並不是純真又自然的作用。」
人類的愛是構建而成的,因為它是基於個人意願的力量,由空無一物開始建構而成,愛的任務才會那麼困難。

陷入的愛,只是想要得到、擁有、征服它而已..這樣跟佔有物品或征服欲沒有什麼兩樣。

阿德勒探討的是兩個人結合後的關係,也就是結婚後的關係;探討主動積極的去「愛他人的方法」。

 

愛,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

 

阿德勒說:「無論是一個人或二十幾個人完成的課題,我們都接受過相關的教育。可是,在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上面,卻沒有受過教育。」


愛就是「兩個人完成的課題」,可是我們並沒有學習到他的「方法」,學習愛就是為了,幸福。
 

所謂幸福就是「貢獻感」。

我們每個人只有在認為「我對某人有用處」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得到可以安處在此身的歸屬感。
所以只要擁有「我對某人有用處」這種主觀的感覺,也又是有貢獻感就可以

 

切換人生的「主詞」

 

  • 分工的根基之下流動的,是「我的幸福」,也就是利己之心。針對我的幸福追根究底的結果,將會和某個人的幸福連結在一起。也就是健全的「互惠」作用。
  • 交友關係成立的則是「你的幸福」。不要求對方擔保,無條件給予信任,沒有互惠的想法。就是藉由全然的相信、一心一意付出的利他態度建立交友關係。
  • 愛的關係不是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期許利他的「你的幸福」,而是構築密不可分的「我們的幸福」

愛不是利己,也不是利他。愛,並不兼具兩者,而是雙方都排除。因為人生的主詞將改變,曾經是「我」會變成「我們」。
 

為了得到人生的幸福,「我」是應該要消失不見的。

 

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自我」

所有的人類,都是從「(幼時)自我中心」為出發點;如果不這樣無法存活。但儘管如此,不能永遠都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而稱霸,必須與世界和解,了解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份..

我們藉著愛,從「我」隻中解放出來,完成了自立,真正的接納了世界。從只有兩人展開的「我們」,將範圍擴大到整個共同體,以至於全人類,就是社會意識。

 

那份愛是為了誰?

小時候的「我」,必需受到父母喜愛才能活下去,所以為了攸關性命的生存戰略,我們所有人都會選擇「為了能討人喜愛的生活型態」,就是摸索怎麼做才能引起其他人的關注、怎樣才能成為「世界的中心」,是貫徹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型態。
 

怎樣可以得到父母的愛

長子:「過去的崇拜者」,性格保守,形成對未來悲觀的生活型態,喜歡行使權力,對於律法支配有過高評價,如果受過有關合作或協助等教育,會成為優秀的領導者,照顧弟妹時也會了解貢獻的意義。
老二:前面都有個「模範人物」,於是內心深處會有「想要趕上」的念頭,想要趕上哥哥或姊姊,甚至企圖超越、征服。他們以革命為志向
老么:一般而言會走與家中其他人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總是非得與其他人不同才行。

獨生子女:會想獨佔母親的愛,而把父親視為對手,容易發展成戀母情結。因為獨生子女多數來至於家長認為沒有經濟在養育更多子女,所以會產生子女對父母的怯懦,對人生感到膽怯、悲觀。

 

人們害怕去愛
佛洛姆說:「人在意識層面害怕自己不受人喜愛,真相其實是淺意識裡害怕去愛;去愛,是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採取行動,是將自己完全寄託在如果我愛他,則對方心中也會萌生愛意的期待之上。」


去愛,就是無關對方想什麼,就只是去愛。

沒有所謂命中註定的人,不必活在可能性之中。任何人你都可以去愛。

我們唯有去藉著愛他人,才能擺脫以自我為中心;唯有透過去愛他人,才能促成自立;然後也是因著愛他人,才終於激發社會意識。

 

「要愛,要自立,並選擇人生。」
維持單純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可是,「要維持單純卻很困難」。因為「平凡無奇就是考驗」。

真正受到考驗的,就是持續走下去的勇氣。

給創造新時代的朋友們

每段關係,都是為了離別而相遇:在所有的邂逅與一切的人際關係上,一心一意不斷朝著「最美好的離別」去努力。
就是「認真的活在當下」。

#Anton速讀系列:

三分鐘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之一

被討厭勇氣二部曲之二

被討厭勇氣二部曲之三

被討厭勇氣二部曲之

 

arrow
arrow

    An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