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13795333.jpg

 

第一本書讓我看到三分之一後,停下來,拿起手機就告知我妹一定要閱讀的一本書:十八歲起,你的格局不一樣附連結)

「當你走過那些路時,你才會特別有感觸」;有時長輩講一些大道理,你可能會把它當耳邊風聽聽就算了,這本書紀錄了作者18歲到28歲的人生重要感觸,所以馬上叫我妹閱讀這本書就是因為,大三的我回頭看作者書裡描述的大一之後的生活在我身上也完全發生過。

因為高中之前的必修一堆,上大學後變得太自由開始有點茫然、交友、戀愛、社團等等...無一不是精華,倘若你能看這本書後更精準地把握住大學這最精采的四年,想必也是功德一件!



這本書的寫作方式邀請年輕人與作者對談,因此許多都是正在迷茫的大學生所提出的疑問,也許正因為這樣才會如此的中肯吧。


「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告訴我們如何面對這麼多自由,自由之後隨之而來的是茫然。」在大學以前我們的教育就是早上到校,下午離校的行為模式,根本不需要大腦去思考我應該如何運用時間,反正這段時間就給學校,就這樣維持了十二年,突然到了大學:「天啊,我自由了。」但這時你卻要馬上學會動腦獨立思考、時間管理、生涯規劃、衣服穿搭,因為你要開始思考這一天下午中間空了兩節課我要怎運用;現在不在是穿著制服就前往學校的日子,我要怎麼穿搭才好看?這些過程每個人都必須經歷過,而這也是成長的一環。


點破上述大原則後我提取書中三點跟大家分享:


打破並放大框架

這是近來許多長輩會跟我提及的話,你必須不斷跨大自己的活動範圍,才知道自己有哪些能力能做哪些事情,隨之而來的就是自信,以及志同道合的夥伴,你讀的科系絕對不代表你以後的工作。


不問「為什麼?」而是問「為什麼不?」

許多人總愛問你為什麼做這件事情,但世界上有許多東西無法解釋,何嘗不問問自己及他人:「Why not?」做這件事情不能純粹好玩嗎?做這件事情我又不會有損失。


利用刪去法找出興趣

當有人問你興趣是什麼時,你也許答不出來,那就試試思考自己討厭做什麼吧,然後在不斷刪減中發現自己的興趣。



這三點就很值得思考,書裡面有更多秘密等你挖掘,還有學生最關心的愛情學分、社團學分,以及畢業後學歷在職場上代表什麼等等... 一本好書就值得你買下來反覆翻閱,也希望你/妳有一個精彩的大學生活。


十八歲起,你的格局不一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ton 的頭像
    Anton

    Anton閱讀之窗

    An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